上陽明山走仰德大道是必經之路(當然走菁山路或北投行義路又另當別論)。仰德大道過文化大學之後,要進入前山公園前,一定會經過中山樓前的90度彎道。一直以來都直覺中山樓是威權的象徵,普通老百姓或閒雜人不得進入。所以每次開車經過這裡,都只有順手轉個方向盤,不管是往左也好,往右也好,從來沒有動過參觀中山堂的念頭。
自從起心動念想參觀陽明書屋之後,突然間想到,中山樓是否也有開放參訪?上網查了一下,還果真行!眼看著連續幾天陰雨之後,這天天氣會放晴,便規劃著要去一趟陽明山參觀一下中山樓。也剛好夫人因為業務的關係, 需要跑一趟二子坪步道。因此這天的行程就是這兩個地點了。(跟夫人提到中山樓時,她也跟我一樣以為這個地方有管制不能進去參觀哩)
既然要參觀,當然有事先打電話詢問相關的細節。接電話的人員很親切,只不過中山樓雖然開放參觀,但仍有時間限制,一天只有四場導覽,只有這四個時段的約前十分鐘到門哨購票之後才能進入,其他的時間是不能隨意進入的。
早上到達中山樓時,大約八點半多,此時天色仍籠罩在陰雨之中,我們在門哨前稍做停留,詢問人員確認參訪進入的細節之後,由於時候尚早,因此我倆便先去二子坪步道。當我們逛完二子坪步道,在遊客中心稍事休息,離開時大概已經是下午一點左右了,那時候準備要參加的是下午一點半的導覽行程。
有關於中山樓的歷史沿革、建築景觀、裝潢設計等等,其實在中山樓官方的網頁(備註 1)已經解說的十分詳盡。底下的文字部分,有引用到官網內容時,會特別標註出來。
過了門哨走右手邊的路,會經過一段很長的路,路兩旁種植著整齊劃一的龍柏,很可惜時間有點趕,再加上車子開過頭,所以沒有拍到這一段美麗的路。在美代子趴趴照(備註 2)的網頁,還可以看到由紗帽山俯拍中山樓的全景圖(拍的角度很好)。
進入中山樓前,磺溪旁一棟不知名的圓頂建築物。後來我找到它的名稱與來源出處:青邨圓講堂。根據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網頁資料:「圓講堂曾作為國防部陽明山莊視聽教室使用,為總政戰部青邨幹部訓練班及中國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之重要建築群之一,亦為光復後黨國政治體制之歷史見證。」
在進入中山樓前,先停車拍個照。
在中山樓前的停車場停好車子後,接待人員要我們趕快進去,因為導覽的時間已經到了。下午一點半這場的導覽,參訪的人只有 -- 兩個(就我和夫人),真是為難你了導覽老師。
在導覽開始前,先到這個大禮堂 - 中華文化堂,觀看影片。
這是當年國大代表們開會的場所,整個廳堂洪闊寬亮。根據官網描述:「中華文化堂大小約六OO坪,專供大型會議之用,....目前最多可容納一二OO人。而在此偌大空間之中,既未見一柱,亦不生回音,此為其建築設計上極富口碑之特色。」
中華文化堂前的舞台,台上正播放著導覽影片。影片播放完之後,老師開始解說中山樓的歷史沿革、建築由來,這部份官網已經描述的十分詳盡,所以在這邊不再做複製貼上的動作了。
由於地處硫磺口,導覽老師還把舞台邊的地毯掀起一角來給我們看一下淡黃色的硫磺結晶。另外,為了避免硫磺的高腐蝕性,中山樓裡黃色的雕刻裝飾等,都是貼上金箔(而非鍍銅)。
中華文化堂富麗堂皇的屋頂,除了有超大型的宮燈之外,另外有作工繁複的天花板,以及隱藏式的冷氣通風口。
中華文化堂的頂燈(宮燈),長寬各240公分。導覽老師自豪的說:來這裡一定要拍宮燈,文化堂上的宮燈是中山樓最大的一盞,尺寸比家裡的雙人床還要大,而且為了避免硫磺氣體的侵蝕,組裝時沒有使用一根金屬的釘子。
在中華文化堂的後方出口,有蔣公與蔣經國先生父子的銅像,背後的匾額則是國父孫文的題字「繼往開來」。根據這個部落格(備註三)的說法,繼往開來的開字,門底下寫成「井」,比喻四通八達之意。(中華文化就是這樣,官大學問大,官大學問不大,底下的人也會逢迎拍馬)
中山樓的天花板到處可見精美繁複的雕花,再加上大大小小各式各樣造型繁複的宮燈,我想當初在設計時,已經把這裡定位為國家開會、接待國賓的紀念性建築物,所以在設計外形上和內部裝飾上,都需要大量的中國文化藝術的氣質與雅緻的特質。
上頭的宮燈雕有「福」字也有「壽」字,單缺「祿」字,然而中國傳統文化以「福」「祿」「壽」為三全,何以缺個祿字呢?根據導覽老師還有網路上的說法是,走進這裡的不是高官就是將領,祿已經有夠多,不需要再添了。(我個人的看法卻不是這樣,福祿壽是尋常百姓所希求,而以當時的時空背景,來此的官員皆領某人奉祿,祿是某人給的,宮燈刻祿字有意義嗎?所以只需要福跟壽即可)
超廣角照一下。畫面正中央是兩座電梯。導覽老師說,電梯是五六十年前很難見的奢侈配備 ,因為來的人都有年紀了,連蔣公都行動不太方便,當然要裝了。本來要給我們做電梯的,但是考量到電梯老舊,一來怕容易故障,二來我們人數又少,就乾脆走樓梯了。
刻滿「壽」字的宮燈。
中山樓二樓,擺設一些展示品,這些展示品都有販售。二樓其實也有一些座位對著文化堂。根據導覽老師的說法,這些座位是給當時來開會的重要人士(國大代表等),他們的隨扈可以坐的地方。長官在一樓開會,隨扈在二樓等候。開完會之後,就到三樓的大餐廳吃飯。
三樓的大餐廳。依官網描述:「係專供大型宴會之用,面積約六OO坪,內置餐桌二OO張,可容納二OOO位賓客同時用餐。歷任總統每於此舉行國宴,款待外國元首或各國使節。總統在每年教師節及其他重要會議,亦均於此盛宴款待與會人員。宴會時主位之後方,佈滿了奇葩異卉、假山雅石、小溪流泉,整個大餐廳襯顯得花團錦簇、生氣盎然。」
導覽老師說,現在能容納的人數有減少了。照片的右側有一舞台,宴飲賓客時,可以有樂隊或表演團體娛樂助興。
這是總統府府徽,不是國民黨黨徽,解說員再三強調(回家上網再查,果真如此)。依官網描述:「廳東西兩壁面中央各置貼金之大型梅花一枚,直徑約達一層樓高,其中西壁面梅花之兩側,各懸有歐豪年先生所繪巨型八駿圖一幅,畫長二六五公分、寬五二O公分,圖中駿馬奔馳之雄姿,足令觀者心生豪氣干雲之感。」
這是大餐廳通往三樓圓廳之間的通道。通道兩側是通往樓下的樓梯,扶手乃產自花蓮的大理石,也算當時的奢侈品。上面雕有桃型雕刻,寓意為壽桃,乃為了祝賀國父百年誕辰。大樑一樣是佈滿繁複的雕花。
這裡是三樓圓廳。依官網描述:「三樓圓廳大小約三O坪,中間置一大圓桌,配以十張梅花形矮凳;另於四周置四張小圓桌,各配以四張扇形小凳,供賓客品茗、弈棋,或談心之用。圓廳牆上分別懸掛四幅由台灣玉及珊瑚等本地特產玉石珍寶鑲製而成的牡丹、荷花、菊花與梅花圖案,以分別代表四季中之當令季節,雕工極為精細。」
宮燈、宮燈、還是宮燈。
置放在三樓圓廳屏風兩側的九龍椅,共兩把。導覽老師說,陽明書屋原本有九座九龍椅,只是在轉運途中有一把不慎遺失了,至今只剩八座。九龍椅事實上上面只有六條龍,要加上龍袍上一條,與龍靴上各一條,總共湊成九條龍。
走出三樓圓廳,可見屋簷正中央懸一匾額,上嵌「中山樓」三字。
極目遠眺,紗帽山全景一覽無遺。左青龍,右白虎的山勢,加上前朱雀後玄武的風水寶地,是當初堅持要蓋在這裡的原因之一。不論風水,這裡的風景也是一絕。此時牌樓正在整建。
逛完三樓之後,導覽老師帶我們回到一樓。這裡是一樓會客廳。
依官網描述:「會客廳大小約一二O坪,可同時接待百位貴賓。廳內陳設之家具,分中、西兩式,廳之中央為主位,置沙發一套,專為接待貴賓之用,沙發正後,方豎仕女圖屏風一扇,為李康先生所繪,此外四壁尚懸有多位名家如曾后希、黃君璧、馬壽華、歐豪年之畫作,均為一時之選、精心之作。」
會客廳中,用貝殼與檀木精雕細琢的鏍鈿家具。依官網描述:「廳內之中式家具組,多為紅木、柚木或檜木精製而成,桌椅之花紋與樓內其他廳室相同,率皆以螺鈿鑲嵌而成,其圖形或為蝙蝠、或為梅花、或為蘭竹等,花式不一而足。」
這是裡一樓的走廊。旁邊的窗簾是用魚網所織成。
連化妝室都這麼古色古香。
這是蔣公當年來此臨時辦公的地方。根據導覽老師所言,蔣公當年受到西安事變的影響,辦公桌置放的位置身後,一定要有兩扇逃命的窗戶。
這裡是一樓會議廳。依官網描述:「會議廳大小與會客廳同,應之中央置一大型橢圓形會議桌,亦可同時容納百位貴賓。廳之四周,一如會客廳,懸掛多幅名家畫作,其中值得強調者,為許九齡先生所恭繪之 國父半身畫像,其奇妙處乃為觀賞者無論立於任何角度,畫像之眼神始終注視著訪客,令人嘖嘖稱奇而津津樂道。」導覽老師說,這跟蒙娜麗莎畫像有異曲同工之妙。(說實話,我認為這是視覺上的錯覺,人家根本沒在瞪你,你覺得他在瞪你,人家根本沒在講你的壞話,你覺得他在講你壞話,這不是妄想嗎?所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你不覺得他在看你,就無所謂立於哪個角度畫像眼神始終注視著訪客的現象存在了不是嗎)
導覽的行程逛完了這一廳之後告一段落,導覽老師要準備接待下一團的訪客。我們接著便放牛吃草到樓外到處逛,此時此刻藍天白雲下的中山樓,實在是十分美麗。
這是進入中山樓必經的橋 -- 百壽橋
最後在百壽橋旁,再拍一張中山樓的風貌,此時天邊開始籠罩烏雲,眼看時候不早,也該打道回府,結束了一天拍照旅遊的行程。
回顧中山樓官網中,修建中山樓建築師的話,可以體會前人為了完成交付的任務,以及為了克服自然界中不利於建築物的種種因素,只求把作品完成到盡善盡美的那種努力。我感動的是前人留下的藝術與建築作品之美與其用心之苦,至於往日因政治因素而造就的種種,只能成為這些作品背後的典故,而這些典故賦予了藝術作品更多的故事性。我感嘆的是自古以來,中華文化始終為政治服務太多,為人民服務太乏,時至今日在號稱民主的台灣,這種作法仍屢見不鮮。中華文化要進步,在這部份可能要再改變。
文章完成日期:2015.11.11
備註:
1. 中山樓 官方網址
2. 美代子趴趴照
3. 中山樓 世界唯一蓋在硫磺坑上的宮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