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國家檔案館位於新北市林口區,由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規劃興建,為中華民國首座兼具典藏、展示與公共服務功能的國家級檔案館。選址林口主要因地理位置便利、土地寬廣、環境優美,適合長期保存國家重要文獻與檔案。工程於2023年上樑,2024年底完工,並於2025年9月試營運、11月22日正式開館。
館舍基地約2.56公頃,建築地上10層、地下2層,採綠建築與智慧建築設計,具備自動化典藏與恆溫恆濕控制系統,可容納逾百公里長的檔案資料。建築外觀靈感取自林口紅土地質,以紅磚色與玻璃帷幕構成層疊立面,象徵歷史記憶的積累;設計強調「建築藏於森林」,融合自然地景與生態環境。
館內空間分為典藏庫房、修復中心、閱覽與展覽區,並設置兒童體驗區、互動展區與咖啡廳,打造親民的文化場域。常設展「島讀‧我們的故事」以檔案重現臺灣自1945年以來的歷史發展,特展「重返1987—解嚴檔案」則呈現臺灣民主化的重要時刻。
林口國家檔案館的成立,不僅象徵臺灣檔案保存體系的現代化,也使歷史檔案從封閉典藏走向公共共享,成為全民記憶的保存所與文化新地標。
我們於 9 月 13 日造訪林口國家檔案館。那天適逢假日,遊客絡繹不絕。入口處的工作人員提醒大家,目前仍屬試營運階段,正式開館要到 11 月之後。不過,即使只是試營運,整體動線與展覽內容已相當完善,足見館方的用心。
走進展區,映入眼簾的是許多熟悉卻又遙遠的物件──從早年兩岸對峙、物資匱乏年代的生活用品,到政府公文、宣傳品、報章資料,這些實物靜靜陳列,卻彷彿在訴說那段艱苦但真實的歲月。看著這些記憶的片段,心中不禁百感交集。
在過去幾年強調「轉型正義」的社會氛圍中,歷史的詮釋似乎被賦予了不同立場與情感。有人選擇強調創傷,有人則試圖淡化或重新定義過去。然而,歷史終究不屬於某一方的敘事。那些曾經發生的事,仍在許多人的記憶裡鮮活存在。任何對歷史的遺忘、選擇性理解,終究無法抹去真實的痕跡。
正因如此,國家檔案館的存在格外重要。它不只是文件與文物的倉庫,而是一座記憶的堡壘。這裡保存著歷史的原貌,也保存著人民共同的經驗與情感。感謝那一群默默耕耘的檔案工作者,他們忠於職責,讓歷史得以被看見、被理解。
當我們離開館區,回望那棟融合紅土與綠意意象的建築,心中湧起一種踏實的感動 ─ 因為只要有人願意守護真實,這片土地的故事,就永遠不會被遺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