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2日 星期一

桃園神社 2023-05-21


今天早上做完功課,夫人問說今天要去哪邊?本來想說天氣預報本週末的天氣不怎麼好,查了查今天宜蘭的天氣...還不錯,那可以考慮走蘇花改到南澳去玩一玩,再繼續查...單趟的車程竟然要3個小時的時間...馬上縮了。當天來回在沒有塞車的前提下要花6個小時,光開車就飽了還要玩什麼....
後來夫人提議去桃園騎單車,那邊有一條「桃林鐵馬道」可以騎,記得桃園也有「桃園神社」,我一直想去走走(印象中,前一陣子好像有引起一些爭議,寫本文時,查網路資料的過程,發現原來是這樣),查了一下,兩個地點其實沒有離很遠,便決定出發...先去桃園神社。
桃園神社離住家距離車程大約40分鐘,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我們抵達時,神社本身的停車場已經客滿,外頭有三四台車在排隊入場。停車場入口對面有私人停車場,計次只要50元,比桃園神社的停車場收費要來的便宜。(不過我們後來在附近遛達,發現不少人都把車子停在路邊,佔用自行車道...)
今天是假日,參道上有假日市集,上頭飄揚著一串串的鯉魚旗,果然是滿滿的日本味啊XD。遊客已經絡繹不絕的進出,這麼亂的場景,只能稍微錄影記錄一下,就不照照片了(畫面實在太亂了)。
由桃園郡守谷義廉呈報新竹州知事赤堀鐵吉核准,擇址於桃園市區東北郊的虎頭山麓。昭和 12年〈西元 1937年〉由桃園郡役所〈今桃園縣政府〉庶務係吏員春田直信設計、監造。昭和 13年(西元 1938年) 6月 10日竣工,並舉行竣工鎮座式(落成典禮)。奉祀豐受大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明治天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等皇族。往後每年有例祭日,如新年祭、紀元節、天長節及明治節等祭典,由郡守或當地行政長官率同職員、士紳、民眾與學生等祭祀。桃園神社的位階原為「無格社」,隸屬於位階為「國幣小社」的新竹神社之下,並受到日本政府宮內廳的登記與管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即昭和 20年〈西元 1945年〉由「無格社」升格為「縣社」。依據日治時期所頒法令,神社周圍禁止污穢物,車馬不可駛入,也禁止人民在四周伐木及捕捉魚鳥,因此神社環境得以維持清淨且莊嚴之氣氛,直至民國 34年〈西元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參考資料 1)


從停車場走到神社之間的走道旁,排列著文青樣式的燈具,看這個樣子,應該是模仿石燈籠的作用。


停車場可以停入的車輛數目並不多,不過這地方平常日或許訪客也不多就是了。


停車場的收費亭,這個做的不錯。


往東側前行,有一處咖啡店,販賣特色咖啡及調酒。


咖啡店左手邊,是「御祈禱頒佈所」,目前為禮品專賣店。裡面販售著各種「繪馬」、「短冊」、「御守」以及鯉魚旗。



「縁結び風鈴回廊」對哈日的台灣人來說,應該會電到嫑嫑,冬天如果有和服出租的話,應該也是一門不錯的生意。(抓個沒有人經過的空檔拍一下,讓後面的遊客當成背景虛化)


中午在這邊逛了一圈之後,我們到園區外頭吃飯,下午回到這邊,夫人去禮品店買一些伴手禮,我順便補拍一下。


寫滿願望及祝福的文字,掛在風鈴上,這文化感很強啊。




風鈴迴廊旁,有繪馬掛所,另外還有可供參拜的祈願神社。


走著走著,還沒走到「井上豆花店」,就看見一旁坐著的遊客,人手一碗豆花,坐在旁邊的椅子上開心著吃著,豆花店前也已經大排長龍,立馬加入人龍。還好店家的出餐速度很快,一下子就輪到我。(這個照片,主要是為了對比木質招牌,以及屋瓦上的青苔)




木牌上面標明品項及單價


買了原味跟抹茶口味各一,與夫人一同享用。豆花本身風味其實還好,不過盛裝的木碗,以及魚型的湯匙,令人有不一樣的感覺。


原神社的「社務所」


現在轉型為「食樸製菓所」,是販售和菓子的商店。


下午回頭拍的社務所,這時陽光已經出來了,有了光影,感覺就更立體了。


下午補拍的「水手舍」


水手舍的目的,是讓參訪的信徒,能在進入神社之前,做簡單的除穢動作,滿滿的儀式感啊。


絡繹不絕的遊客


連說明牌一起入鏡


由中門往外望,門外是塵世,門內是神界


「拜殿」(室內禁止拍照,因此不做影像記錄)
係一般朝拜者列隊祭拜的殿室,祭拜時有奏神樂及舞神舞〈神舞係由神社附近之國小學生演出〉,是全區面積最大的殿宇,與台灣地區傳統寺廟建築之正殿相似,但空間機能卻不同,不是供奉神祇的主殿。其平面呈 T型,中央三開間,左、右各附一朵殿,為神樂殿及祭器庫(現作為眾烈士牌位供奉室),總計五開間,建物主體以圓木柱及蔀(木格狀板牆,用以遮蔽光線之物)建造,前後八扇門皆各由一完整木料製成(板唐戶),極為珍貴,門板及木柱底部皆以銅質金具包覆,除了作為裝飾外,最主要是防止雨水及白蟻、蛀蟲等侵蝕,造成腐朽。室內天花板的格狀天井(日本稱為折上格天井,中國稱為覆盆式天井)作法可追溯至唐代,室外屋頂為「入母造」「銅瓦栩葺」。奉獻箱以上等臺灣檜木製成,表面僅作簡單的刨光處理,以展現檜木本身自然紋理之美,其四角皆以銅質金具包飾,金具刻紋細緻,抽屜由背側開關,正面保持完整一體,極為細膩。供桌、拜桌及石製香爐乃為台灣光復後所置。(參考資料1)



看看這屋頂、脊樑用的木頭...




「本殿」右側拍本殿應該比較不會被遮擋,可是往右側的迴廊地上貼了禁止進入,所以就沒從那個方向拍了
桃園神社的存在也可謂是一個奇蹟,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退出台灣,大陸的國民政府來台,在濃厚的反日情緒作用之下,全面清除日本遺留下來的建築物與各種圖騰符號,成為 1950年代的政策,尤其是在民國 61年〈西元 1972年〉臺、日斷交以後,內政部制定了一項新的法令「清除臺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從中央到地方,有意識地剷除日本神社及其相關設施(日本據台 50餘年中,共計建立 203座規模不一的神社),留用的只有各地的武德殿(日本人學習武術的道館),充為警察局、憲兵隊或忠烈祠之用,而神社因為不易轉變為私人用途,在民國 63年〈西元 1974年〉以後逐漸被拆除,或任其風吹雨打、日曬雨淋而自然損毀,能完整保留者幾乎沒有。民國 74年〈西元 1985年〉桃園神社建築因多年乏人管理,破爛不堪,當時之地方政府有心重新夷為平地,整建為鋼筋水泥結構的中國宮殿式建築,消息傳出後,輿論及學術界一片譁然,緊急提出保護古蹟的呼聲,並引起各界激烈爭論,所幸此時期大多數人們終能較公平而正確地看待歷史,最後地方政府接納眾議,決定將原準備新建之經費新台幣 886萬元移作修葺原建築物,此後神社建築物不但被保存下來,且於民國 75年〈西元 1986年〉 2月起至翌年 2月止進行整修工程。(參考資料1)


附註:
吃完飯後,借了Ubike騎在桃林鐵馬道,也是舒服。桃林鐵馬道是臺灣鐵路管理局林口線停駛後,2018年桃園市政府在其路廊上改建的自行車道及人行道。我們在途中問了一位阿伯,他說一直騎會騎到南崁。因此我們騎到這邊就回頭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