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就曾規劃前往桃園復興鄉遊玩的行程,不過因緣際會一直到228連假才有機會實地走訪。連假末日前往風景名勝的車潮原本就多,所以早早出門前往第一個景點大溪老茶廠。
抵達時間比預定的還要早,早上10:00才開放,免費停車場上還有許多空位,可以不用擔心停車問題真好,遇到管理維護的人員也都親切有禮、面帶笑容,讓人有了第一個好印象。
其實對於這裡慕名以久,大溪老茶廠榮獲105年遠東建築舊屋改造建築獎,將荒廢許久的製茶場轉變成為結合自然農法與文化產品行銷的場所。
營業時間僅白天,晚上沒有開放
大溪老茶廠,起源於1899年日本三井合名會社來台開拓茶園,在1926年於大溪水流東地區興建新式機械製茶工廠,即當時的角板山工廠,後於1946年改名為現在為人熟知的「大溪茶廠」。在當時台茶興盛,外銷歐美達到巔峰,盛產日東紅茶每年可達600英噸,將茶奉為「黑金」的年代裡,大溪茶廠在台灣早期製茶產業中,十足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後來1956年歷經大火燒毀重建,後來蔣中正至腳板山行館時,不見老茶廠,得知因大火毀壞,下令工兵協助重建,因而保留下來。
自2010年開始,台灣農林全面修繕整建,保留了老茶廠挑高建築的老滋老味,木造衍架、整排藍灰色窗櫺、被踩到平滑光亮的水泥地板,甚至在石牆及原木樑柱上都還能窺見斑駁的歷史痕跡,一切原汁原味,沒有多加修飾,處處流溢著古樸懷舊況味,就為了完美重現老茶廠百年雋永光陰。
近年來,國人對於休閒樂活場所的需求與日俱增,台灣農林在老茶廠裡陳設的百年文物、大型古早製茶機具及室內萎凋區值得玩味外,這棟自光復後興建的茶廠建築,融合日式嚴謹設計、台式穩紮工藝及英式建築風格,渾然天成的採光與通風設計,也讓老宅散發出無盡的迷人氛圍。 (以上資料摘自大溪老茶廠官方首頁)
大溪老茶廠全區可免費參觀,主建築是一棟磚造混合檜木屋架的兩層建築,之前為主要製茶場所,現今保留一部分作為製茶分裝的功能,其他部分則規劃為展示、販賣、解說、餐飲等不同空間功能。
主建築的入口,留設有石塊鋪設的小廣場,栽種與保留的樹木點綴,營造出悠閒的氣氛
古老建築已現代手法與材料重新裝修,巧妙結合新舊的空間感,讓人驚艷
洗手間獨立於主建築之外,處處巧思安排,連洗手臺都很有趣。
材料與作法都粗礦卻很實用,別有一番風味
廁所前方安排庭園造景,花木扶疏。
建築中央包圍一方水池,水面如鏡,將周遭景色反射無遺,讓人不由得放鬆。當天天候不佳,不然水面倒影一定更精采。
水池邊上的藝術品。
處處是一幅幅寧靜致遠的光景,任時光流逝而不自知。
室內商場的部份,賣著有機的農產品。
燈具也經過精心處理,以工業性燈具帶出曾經是工廠的記憶。
大溪老茶廠,當然最多的展示品都與茶葉有關,這是以茶磚為裝飾的牆面。
商場內有一處閱讀空間,提供農業相關的雜誌與童書,讓帶著孩童的父母也能好好逛逛,當然都是免費提供。
展示著過去製茶的相關機器。
桌上的擺放的展示品以都精心排設,與整體空間融合在一起。
處處都是好拍的小景。
服務展售人員都十分親切也很能講,有什麼相關茶葉或商品的問題都能回答。
過去讓茶葉乾燥的竹篾。
茶磚細部。
過去製茶的機器。
過去的製茶用具變身成為展示品。
建築中間採光與通風的天井設計。
一樓部分規劃為展演及解說場所。
二樓主要空間仍保留茶葉萎凋的場所設置。
每處都有空間說明的解說牌。
過去茶廠的製茶流程,會先會將新鮮茶菁從一樓送到二樓做室內萎凋,並且運用設置在建築內的8座通風電扇,加速空氣對流,也讓一樓乾燥機產生的熱風引導到二樓萎凋區。
堆放這麼多木頭,是不是仍有局部進行燒柴乾燥的過程呢?
商場櫃檯。
此處我們停留多時,來來回回的東看看找找,小孩更在安靜的閱讀區,看了許多童書,大人們則一邊喝著當天的免費奉茶,一邊拍的不亦樂乎,真是個離台北不遠又很好殺時間的場所。回家後,上網查了此處的業主是台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其實還有好幾處觀光茶場,看起來也都很值得去走走呢。
旅遊時間:2017-02-2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